学校和家长往往有一个“理想模板”,沿着孩子的成长轨迹不断对照和评估。小升初、分班、中考、分科、高考,孩子被一层一层否定、分类、限定,被贴上各种“你将来做不了...”的标签。
学校通过有限的学科分类和评估标准,抹杀了个体的个性与群体的多样性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家长们也在认同并遵循这种标准。
我从村小、镇中、县中一路被筛选、分层,是获利者也是受损者。了解到如今的中学分层管理后,更加感受到糟糕和窒息。
人的一生是漫长的,但在十几岁的年纪,孩子们就被局限在单一的评价体系中。然而,在这个年龄段,学生应该有更多时间、空间去了解社会运作、掌握生存技能、探索自己的方向。
过去两年,我一直从事人工智能的工作。人工智能的潜力远超普通人的想象,当前一台万元级别的电脑就能迅速提供大量的人类知识精华,数秒内完成知识回应,知识广度远胜任何人类个体。
随着基础知识的存储和获取方式的变化,对人的要求也在改变。好奇心、专注力、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将比“刷题考试”的能力重要的多。
世界向着多元化发展,任何在好奇心驱动下的探索与投入都不应在中小学阶段被否定。孩子的好奇心与探索欲,恰恰可能是他更好生存的基础。